譚文雅/東海大學音樂學系講師|〈國際薩克斯風學程〉Ep.14【從十九世紀的時代變遷,看薩克斯風在當時的發展】|【專家講堂】

今天譚文雅老師的專題講座主題是從十九世紀的時代變遷來看薩克斯風在當時的發展,老師將由時代背景、歷史事件以及政治、經濟等方面來分享一些薩克斯風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十九世紀的時代背景

十九世紀時有非常多的樂器被發明出來,在這時代背景下專利權的保護為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專利權在十八世紀於美國及法國即在相關的智慧財產權法案中被相繼提出保護;再來是交通方式的變革,十九世紀已有火車,能夠相對步行及馬車來得更舒適地移動;最後是法國國家博覽會,法國在十八世紀末首創了國家工業產品博覽會,而當中的評鑑制度則成為商家最好的宣傳手段,博覽會本身也是軍樂隊表演的好機會。

薩克斯風的發明

法國大革命之後,政府對軍樂隊進行了擴編,在那之前軍樂隊僅僅只是在軍隊出征及凱旋時演奏,而 1790 年開始,軍樂隊的演奏需求變多了,人數也從 1780 年代的 8 人增加到 1803 年時的 48 人,軍樂隊數量也逐漸變多。以法國為首,各國開始軍樂隊的軍備競賽,每年各國國慶皆有盛大的軍樂隊表演,人數從幾百人到幾千人都有,而這情況也造成了音樂家們開始對政府建言,成為改革軍樂隊的契機。

改革軍樂隊的方向分為兩個:提升人員素質、改良樂器,像是低音號的發明者之一 Wilhelm Wieprecht 就協助了普魯士軍樂隊改良銅管樂器。而法國則授命 Marie-Théodore de Rumigny 中將負責改革軍樂隊。他從身為比利時大使的弟弟那裡聽說了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獲得比利時國家工業展銀牌獎的消息,便詢問他願不願意到法國來協助改良軍樂隊。除了改良樂器之外,法國也在 1836 年成立了軍樂學校,但一直沒有太大的變革。

時至 1845 年,法國政府向樂器商們詢問有沒有任何對於改良軍樂隊編制的看法,只有軍樂學校校長 Carafa 及薩克斯先生提出了編制上的想法,爾後政府提供了經費,要雙方在三個月後進行表演比賽,並開放給一般民眾欣賞,並且聯合評審團一同評分,最後由薩克斯先生的編制獲勝(此時雖然已有使用薩克斯風,但薩克斯先生到隔年才申請了薩克斯風的專利),薩克斯風與薩克斯號也於 1847 年編入了軍樂學校的課程當中。

但因為 1848 年法國政府再度經歷革命被推翻,第二共和上台,軍樂隊編制繼續維持舊有編制,沒有使用薩克斯先生的編制,軍樂學校也慢慢式微。直到 1857 年軍樂學校進入巴黎音樂院,而薩克斯先生也成為軍樂學校薩克斯風課程的指導者。(有人認為軍樂學校僅僅是使用音樂院場地,並不能算是音樂院編制課程,但仍有人認為薩克斯先生是巴黎音樂院第一位薩克斯風老師)

對薩克斯風的需求

1848 年革命過後上台的第二共和執政者拿破崙三世,可稱為阿道夫・薩克斯的貴人,他不僅私人贊助薩克斯先生資金,幫助他度過 1852 年的因為眾多專利訴訟所導致的破產危機,也在 1854 年簽署了軍樂隊改革方案,規定全法國的軍樂隊都必須採用薩克斯的編制,拿破崙三世也在騎兵隊樂隊當中加入了薩克斯風,這些都使薩克斯先生的生意扶搖直上。

在 1867 年的萬國博覽會中舉辦了歐洲軍樂隊競賽,在各國總共80幾支隊伍當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的便是法國、普魯士以及奧匈帝國。而在比賽當中,由於各國的活塞及轉閥式銅管皆發展得有所規模,所以薩克號(Saxhorn)並沒有獲得太多青睞,反而是只有法國軍樂隊在使用的薩克斯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而西班牙及荷蘭在博覽會之後便宣布要把薩克斯風加入軍樂隊編制中,薩克斯風也在歐洲開始流行起來。

幾年後,美國波士頓也於 1872 年舉辦了軍樂隊聯展,並邀請了法國參與,其素質給了當地不小的震撼。而當時美國海軍樂隊指揮 Patrick Gilmore 馬上決定要在自己的軍樂隊當中加入九支薩克斯風的編制(SSAATTBBBs),日後 John Philip Sousa 的樂隊也沿用了此項編制。

阿道夫・薩克斯二度破產

薩克斯先生對薩克斯風的專利權在 1866 年到期,從 1867 年開始就有其他樂器商開始製作薩克斯風,薩克斯先生的生意遭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後因為 1870 年普法戰爭的原因,軍樂隊經費受到極大的縮減,原本軍樂學校的課程也遭到暫停,薩克斯先生的經濟再度陷入危機,但這次沒有其他金主的協助,於 1872 年宣布破產。

結語

薩克斯風在十九世紀剛好搭上了時代的順風車,才能夠流傳至今,而遺憾的是當時薩克斯風僅僅在軍樂隊當中流行,民間較少有人演奏,一直到了二十世紀才因為在古典以外的領域開始流行而普及,或許當年有如同帕格尼尼一般的薩克斯風演奏家的話,會有更多十九世紀的作品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