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as Prost /法國聖摩爾音樂院薩克斯風教授|〈國際薩克斯風學程〉Ep.16【Nicolas Prost大師班】|【專家講堂】

今天邀請到法國巴黎聖摩爾音樂院(Conservatoire de Saint-Maur)的教授 Nicolas Prost 來指導今天的大師班,演出的同學是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的陳葦倫,演奏曲目是法國作曲家 Henri Tomasi 的敘事曲(Ballade pour Saxophone et Orchestre ou Piano)。

在葦倫演奏完全曲後,老師首先分享了他整體的感覺:在樂器的演奏上要更加的豐富、更有生命力,老師也想在曲子裡面聽到更多個人的情緒。而老師覺得葦倫的音色很好,只是要小心抖音時嘴唇不要過度壓迫,在抖音時還是要聽見聲音的共鳴,不要壓迫到聲音。而在不同性格的樂句我們也應該使用完全不同的抖音,像是溫柔的樂句比較柔和,而激昂的樂句則要更有生命力一點。

此外,在不同力度、音高時使用的抖音也不盡相同,在速度和幅度選擇都會不一樣,所以我們必須要去分析樂譜。而在換氣的部分,老師不建議使用循環呼吸。由於作曲家很了解薩克斯風,在譜上已經標記得很清楚呼吸的位置,這時期的曲子如果不斷使用循環呼吸的話會令人感覺樂句太長而比較壓迫,這首曲子樂句都不長,是不需要循環呼吸就能吹好的,如果一直沒有換氣的話,聽眾則沒有喘息的空間

接下來老師開始針對一些樂曲的細節部分加以說明:號碼 5 的開頭,在圓滑線當中也有幾組圓滑線,在這裡老師建議不要使用舌頭而僅僅使用氣來演奏,但也要注意樂句本來的樣子,用氣分句時不要過重了。

在號碼 7 的部分,老師指出有聽到口水聲,而口水聲是演奏者必須盡快處理掉的部分,因為觀眾不會理會口水聲是薩克斯風常發生的問題,而就算是考試、演出或是錄音被聽到吸口水的動作、聲音也沒關係,但是不能被聽到一整段都是口水聲。號碼 9 的地方,第一個音要盡可能吹短,而此處的律動應該是兩拍,不是四拍,我們需要演奏得非常地快。


在號碼 12 的部分,運舌和手指的搭配要清楚,老師建議這裡不必放慢練,因為指法的部分相對單純,我們可以用原速練習但是把句法分成小組的方式來練習語法。在號碼 15 的部分則要注意力度可以隨著樂句一起起伏做漸強漸弱。號碼 18 又出現跟之前一樣的記號,而第四拍的重音要強調,並且做出有點像是回音的效果。

 在號碼 23 老師建議下行與上行可以分開練,連在一起演奏的時候才會清楚,最後一個音則要注意是短的,要收掉。在號碼 28 時,力度指示只有 f,演奏時須注意不要吹得太大聲了。而在號碼 29 的裝飾樂段(cadenza)時,我們可以有更大的變化度以及自由度來演奏,讓觀眾清楚知道這是裝飾樂段,我們也要在彈性速度(rubato)的部分找出更多演奏的可能性。

最後的提問環節,第一個問題當然就是詢問老師如何練習視奏的能力Prost 教授的超強視奏能力非常知名),老師建議大家的方式是:首先,拿一份譜,用原速從頭「」到尾,做久了之後眼睛會開始習慣往後讀。再來我們可以找一個視奏比自己快很多,或者是對曲子非常熟的人一起吹,努力趕上對方的演奏來練習。第二個問題是如何練習音準,老師回答薩克斯風本身高音低音就會有偏高偏低的情形,我們要拿調音器在不同的力度下面練習吹準每一個音,也要練習用耳朵去聽,有時也可以試著使用不同的指法。而在夠瞭解樂器音準的情況下,在跟鋼琴合奏時一定要先把音調準,然後用耳朵去聽跟鋼琴不準的地方,試著去調整。

第三個問題則是詢問要怎麼樣增強對曲子的感受、演奏出樂曲的情緒,老師回應我們要多去聽同樣的風格、同時期的不同作品,聽多了之後我們對曲子應該要呈現的樣貌也會比較清楚,另外,先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去唱唱看、去感覺樂句,因為當我們演奏時會碰到很多技術的問題,反而會阻礙我們去感受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