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e Geiss/法國史特拉茲堡音樂院教授|〈線上宅學樂〉Ep.7【 Philippe Geiss大師班 】|【專家講堂】

 

「可否告訴我作曲家來自哪裡?」

法國史特拉兹堡音樂院教授 Philippe Geiss 在他所指導的線上大師班上提問。

「Alfred Desenclos 來自法國。Andre Waignein 是比利時人。」

「回答得太棒了。」Geiss大聲稱讚,又接著抛出新的疑問:「那能否再告訴我作曲家的誕生年份及逝世年份?他們曾經聽過什麼曲風、寫過哪些作品呢?」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美食,如果我們的語言是音樂

作曲家之於演奏者,如同食譜創作者之於廚師。「想像你目前拿著一份食譜,其上標示著料理的指示與步驟——音符、音高、節奏、力度記號。完全遵照食譜的指示下廚固然能烹煮出有模有樣的料理,然而味道(聲音的色彩)是難以言喻的。」Geiss 如此說道。譜上沒有文字會明確記載作曲者希望於此處有怎麽樣的風味展示,於他處又能有怎麽樣的色彩顯現。作曲者希望是自由的嗎;抑或是拘謹的嗎?希望呈現的是比較法國的、亞洲的、或是美洲的聲音呢?譜上沒寫,也不會記錄。即使寫作文字,也已是經過咀嚼、經過消化、翻譯、修飾、妥協的,作曲家腦中最原始純粹的想像,作曲家所原先期望的是怎樣的聲音、怎樣的音樂感受,他人無從知曉。

因此這就是為何我們在照譜宣科、演奏樂器以外還仍得做很多額外研究的原因,諸如:作曲家自何處而來、生活於什麼樣的年代又與誰交好。或是作曲家有沒有寫過其他作品、都聽什麽樣子的曲子,甚至如音樂術語的 piano 該如何定義、rhapsod y之所謂 rhapsody 的原因⋯⋯都得一一搜尋。經由這些過程而建立起的音樂認識,能協助演奏者在詮釋曲目時清楚樂曲的精神該要是長什麼樣的面貌。

Geiss 以第一位受指導的李家禾同學所演奏的 “Prelude, Cadence et Finale for Alto Saxophone and Piano” 說明:作曲者 Alfred Desenclos 出生於1912年,在20世紀末逝世,他的生活環境極大可能被同時期的法國知名作曲家如:Poulenc、Milhaud 的音樂圍繞,長期沉浸在這樣的音樂環境中,他所編寫的曲子也會受到他所接觸的事物一定的影響。

Geiss 解釋道,作曲家的爸爸是管風琴演奏者,因此不難發現這首曲子的構成就像是為了管風琴創作的曲子一樣。這首用於巴黎音樂學院比賽的曲子是因作曲家受Marcel Mule 委託而作。Geiss 繼而解析樂曲中各個細節部分,同時提供了學生們一些包括如:熱嘴、呼吸、音形維持、抖音等演奏技巧上的訣竅。

對於第二位受指導的趙心妤同學所演奏的 “Andre Waignein: Rhapsody for Alto Saxophone, mvt. I” ,Geiss 則表示「rhapsody」這個音樂體裁是由希臘吟遊詩人所歌唱之史詩而來,因此 rhapsody 多基於民歌的風格創作,將很多小曲子集合成組曲。建立在此一前提下,再多加聆聽觀察這位作曲家為其他樂器所寫的狂想曲,會發現有別於此首位比賽而寫的中音薩克斯風狂想曲,其他作品旋律顯得更為輕巧、柔和而有彈性。

Geiss 接著談道,即使是同一種樂器,同一曲目經由不同的人吹奏也會有不同的詮釋。他以 Nikita Zimin 及 Simon Diricq 為例,前者是在比賽現場吹奏,Nikita 在聲音處理上聽似較具侵略性,高亢且疾速的;而後者是在演奏會上吹奏,Simon 在音樂處理上顯然輕巧柔和得多,而吹奏速度相較譜上所寫的還要慢上一些。兩者都好,兩者使用同樣的譜,卻呈現了不一樣的音樂色彩。

這就是音樂無法明白解釋的魅力之處。撰寫食譜的正如編創樂譜的、烹煮出料理的正如演奏出音樂的,都是人,是人的生活經歷與個性使每個呈現出來的作品都獨一無二。

在為李家禾同學的指導中,Geiss 問道:「在你的語言中,“p” 是什麼意思?」

Geiss 表示,樂譜上的音樂術語一般上是義大利文,這就好像我們拿的是義大利文的食譜。在料理前,我們必須先翻譯好食譜的文字,辨別食材和瞭解步驟才有辦法開始下就。“p” 是義大利文的「piano」,但這是對於義大利文而言的。在每一位演奏者的語言中,p 有不同的定義。他分享道,p 對他而言是 dolce。如果將 p 定義成非常小聲或是不要太大聲,演奏時就會不自覺地形成壓力、努力抑制音量,像是正在吹奏的自己做錯了什麼一樣。然而如果將 p 想像成 dolce,p 一瞬間就成了猶如很棒的冰淇淋一樣柔和,如大提琴一般敦厚而溫暖的薩克斯風聲音。在自己的語言中找到定義,就能讓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而當他在為趙心妤同學指導時,他問道:「在你的語言中,“rhapsody” 是怎樣的呢?」

藝術家需要一些靈感,Geiss 分享他熱於欣賞美術畫作的事跡,而這些經驗最後都會以各種形式給予他情緒與感受上的啓發,對他的演奏或即興而言都是非常棒的養分。於他的語言中,rhapsody 就如歌般的旋律。因此他建議練習時不妨將曲子歌唱出來,搭配著旋律自己隨意填詞也沒關係,在以樂器演奏時就會自然地以圓潤柔和的方式詮釋了。

「畢竟歌曲跟人類生活很多片刻是有所聯繫的。比如説你會為了小嬰兒創作或歌唱安眠曲,為了派對寫餘興的音樂,這些都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證據。」

他說道。

「這些旋律其實也是非常簡單的東西,演奏的時候要想這是簡單的東西,而不是比賽用、競爭的東西。享受你的聲音,享受整個樂器的共鳴,享受這個非常單純、人類生活的東西。」

推薦閱讀 : 自學薩克斯風必看-薩克斯風線上教學 - 陳力鋒老師【專家講堂】

推薦閱讀 : 林佩筠/旅美單簧管演奏家|〈線上宅學樂〉Ep.1【單簧人都該知道的事】|【專家講堂】

推薦閱讀 : 朱珮慈/北藝大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線上宅學樂〉Ep.7【 藝術行政與管理職涯分享 】|【專家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