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長生》 - 邱浩源 【委託創作曲】
除了演出國外作曲家的作品,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也一直希望能夠更多地推廣擁有台灣元素的新創作品,於是繼《失魂》之後,米特再次邀請作曲家邱浩源量身打造作品,《慶長生》於焉誕生。在2018 年受邀前往克羅埃西亞,參與世界薩克斯風年會演出之時,米特也將此首曲子帶上國際舞臺,讓世界各國的薩克斯風愛好者聽見台灣獨有的音樂特色。在年會的舞台上,這首曲子可說是出盡風頭,受到不少觀眾的注目呢!
除了演出國外作曲家的作品,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也一直希望能夠更多地推廣擁有台灣元素的新創作品,於是繼《失魂》之後,米特再次邀請作曲家邱浩源量身打造作品,《慶長生》於焉誕生。在2018 年受邀前往克羅埃西亞,參與世界薩克斯風年會演出之時,米特也將此首曲子帶上國際舞臺,讓世界各國的薩克斯風愛好者聽見台灣獨有的音樂特色。在年會的舞台上,這首曲子可說是出盡風頭,受到不少觀眾的注目呢!
瑪堤堤雅(Jean Matitia)本名克里斯欽.勞巴(Christian Lauba),是羅馬尼亞裔的法國作曲家。他善於發揮樂器的潛能,尤其以薩克斯風作品聞名於世。這首散拍樂《魔鬼的散拍》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經常在音樂會後作為安可曲演出。有獨奏與重奏等許多版本,是一首需要高度技巧與節奏感的小品。
和一百多人一起演出薩克斯風重奏,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自從米特在中正區成立附設樂團以後,大台北地區民眾的薩克魂似乎也跟著甦醒,三年以來團員人數年年增加,從一開始的一百人到現在直逼兩百人,規模至少成長八成以上。其中超過半數為成年人,更以企業界、金融業、科技業及許多退休長輩族群為主力,顯示民眾在生活穩定之餘,仍有著對藝文、對社交的精神層面需求,是深耕藝文風氣不可忽視的一塊。
先前曾介紹過保羅.克雷斯頓(Paul Cresto,1906-1985)為薩克斯風所作的奏鳴曲,其實這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共寫過五首給薩克斯風的作品,今天要介紹的是另一首廣為人知的曲子:給中音薩克斯風與管弦樂團的協奏曲(Concerto for Alto Saxophone and Orchestra, Op.26)。
閱讀更多Paule Maurice : Tableaux de Provence
法籍女作曲家莫利斯(Paule Maurice,1910-1967),畢業於巴黎高等音樂院,這首寫給薩克斯風與樂團的普羅旺斯風情畫可說是她最著名的曲目。在薩克斯風還未擁有太多古典曲目的時期,莫利斯在她的好友——古典薩克斯風先驅馬瑟.穆勒(Marcel Mule)的鼓勵下為薩克斯風譜曲,讓世人得見薩克斯風嚴謹的一面。
閱讀更多當一位富有雄心壯志又有才華的年輕演奏家,剛從學校畢業,正試著進入職場,首當其衝的就是來自音樂市場的考驗。雖然歷經了十年以上的音樂淬煉,但短短兩小時的獨奏會將在觀眾心中建立第一印象,這足以影響觀眾未來是否願意回流,並再次給予支持。
另外一首古典薩克斯風的經典作品,這首室內小協奏曲(Concertino da camera)由雅克.伊貝爾(Jacques François Antoine Ibert)於1935年創作,編制為薩克斯風與11位演奏家。並由當時著名的薩克斯風演奏家席格.拉歇爾(Sigurd Rascher)首演。此曲與伊貝爾一年前作給長笛的協奏曲有許多相似之處,並同樣幽默、精緻且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