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no Bornkamp/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院教授|〈線上宅學樂〉Ep.6【 Arno Bornkamp大師班 】|【專家講堂】

第六回的《線上宅學樂》後半段有幸邀請到現任教於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的古典薩克斯風音樂家—— Arno Bornkamp 親自指導大師班。
本次大師班接受指導的學生及曲目分別為:

  • 楊媜宇|就讀於澳洲墨爾本大學音樂系二年級|Florent Schimitt: Légende, Op. 66
  • 陳葦倫|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一年級|Henri Tomasi: Concerto for Alto Saxophone and Orchestra, mvt. II

「你從何而來?」

Arno 在指導時提出了希望兩位同學在演奏上能有更多藝術成分思考的建議。

對於楊媜宇同學所演奏 Florent Schimitt 的曲目,Arno 表示這首曲子有很多印象樂派的成分。無論創作方式,包括如畫作,或如拉威爾、德布西等人的音樂;又無論時代,如19世紀中後期一直到 Schimitt 的時期,都會發現這些作品有所關聯。而這些相似的地方證實了「印象派」有印象派本身的特色。若觀察這類作品細節之處,會發現其創作手法都有所互通,或許都是非常特殊且抽象的表現方式。

然而演奏時,我們常常會習慣關注節奏、和聲變化等細節部分,卻容易忽略要審視自己在演奏作品時所呈現出來的整體面貌。即使不討論細節,只看作品的大畫面,觀眾/聽眾也能對於作品是否屬於「印象派」有所感知。作曲家希望這些「具有特色的細節」在整幅作品中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呢?這個問題是演奏時得要多加留意且用心挖掘的。因此 Arno 建議,楊媜宇同學在演奏時可以用更宏觀的角度去觀察曲子大的格局觀,如此在薩克斯風的演奏上及在與鋼琴伴奏的合奏中,都能有更上一層樓的表現。

對於陳葦倫同學所演奏的 Henri Tomasi 曲目,Arno 則表示這首曲子創作於 20 世紀,當演奏上個世紀的經典作品時,可以去聽與樂曲同一時代的作品。他們的演繹會有最真實、最貼切該時代背景及審美的呈現,而這些聲音上的詮釋或許是處於 21 世紀的我們所不習慣,甚至是無法瞭解的。「現代人很容易忽略說自己是從哪來的。我們或許有很好的技巧,能展現很現代的聲音,有符合現代、屬於我們自己的審美觀;而這些曲子也有屬於他們的時代才能展現出的風格。」音樂是一脈相承的,Arno 認為,我們得要一直提醒「自己是從何而來」,音樂在過去的年代是歷經了什麼才會形成今日的面貌,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他建議可以透過多聆聽大師的作品,從中獲得音樂詮釋及創作的靈感。


另外,Arno 分享道,在演奏前可以搜集同一曲目但不同版本的樂譜,相互比較不同樂器編制的譜在同一樂句上的編寫有何差異。例如:觀察管弦樂團的譜與薩克斯風的譜,同一獨奏片段的音符長度有無不同,有無休息空間等。弦樂演奏者可以換弓,而管樂演奏者需要換氣,因為樂器設計而形成的演奏特性差異考量都會顯現在譜上。這些改編的差異之處或許能更為體現相似卻不同於原曲整體氛圍的魅力,卻也可能使原曲的特色受局限而無以發揮。因此閲讀不同版本的譜及聆聽不同樂器演奏的曲目,都能幫助自己對音樂有更深的認識。

「與人對談重要的是舒服就好。」

對於演奏技巧方面,Arno 以抖音為例,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抖音是個在音樂上來說非常好傳達思想的媒介。抖音除了能展現音樂的方向外,還會隨著音準、音量而產生變動,是個可以將器樂的色彩加諸發揮的元素。因此在練習抖音時,應多加思考符合音樂主題與内涵的的聲音樣貌,例如透過改變抖音的音量展示出曲子是由很遠的地方走前來的距離感變化,能使音樂的表現層次更為豐富。

「抖音之於好的音樂,就如在美味的蛋糕上添加美味的奶油。」Arno 說道,好的抖音運用能點綴音樂的整體,同時又能提升美的層級、豐富作品的韻味。希望大家能在抖音上好好琢磨,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抖音,使抖音能成為自己在音樂詮釋上好的工具。

提及吹奏抖音時容易出現音域狹窄、音形被擠壓的狀況,Arno 建議可用更多的氣去支撐抖音,而非用嘴唇擠壓發聲,時刻確保自己的身體是維持在放鬆的狀態下演奏的。每種樂器都有其音域,演奏者需學習如何將樂器的音域特色發揮至極緻。在演出前集中精神、放鬆身體不失為重要步驟。當演奏者對於氣的運用、指法、節奏的訓練、音準都能很好控制,樂器的所有音域都能駕馭自如時,在與鋼琴伴奏或管弦樂團方能知曉音色能做何調整,從而才能與合奏能有所共鳴,合而爲一。

「在演奏時我們可能想將樂器及曲子中最強烈的個性都展示出來。但就如跟別人講話,重要的是舒服就好。有的時候硬是想要將所有想說的塞在句子中,強調很多東西,把語義加強,反而會被誤解。」

爾後,Arno 在問答環節以「往咖啡中加入砂糖」做為比喻,再一次説明他對「舒適」的重視。要使用什麽樂器配備、在音樂中要表現多強的力量,諸如此類演奏者們常有的糾結,就如蛋糕上的奶油、往咖啡中加入的砂糖,量的多寡都因人而異,每人都有主觀偏好。而透過多聆聽不同樂器編制的音樂、閲讀不同版本的樂譜,或是與其他夥伴一起合奏練習,可以找到自己所喜歡的風格,在練習時以舒服的、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協調演奏方向。

引用陳麒鈞在本回課程前半段的留荷分享會中説的話:「Arno的教學方針就是:希望你不是模仿成為另一個薩克斯風大師的樣貌。你會變成更好的自己。你不是別人,你就是你自己。」

推薦閱讀 : 須川展也/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線上宅學樂〉Ep.2【須川展也大師班】|【專家講堂】

推薦閱讀 : 吳漢紳/香港演藝學院教授|〈線上宅學樂〉Ep.5【大師班:從香港出發】|【專家講堂】

推薦閱讀 : Philippe Geiss/法國史特拉茲堡音樂院教授|〈線上宅學樂〉Ep.7【 Philippe Geiss大師班 】|【專家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