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晏瑋/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碩士|〈線上宅學樂〉Ep.9【 旅外學長姐分享會 #法國_比利時篇 】|【專家講堂】

是大賽帶我來到這裡

萌生了出國進修的想法時,當時就讀於北藝大的張晏瑋正好觀摩了 Dinant 薩克斯風大賽(Dinant International Saxophone Competition)。他不禁好奇參賽者們的背景與經歷,思索著是怎麼樣的環境孕育出這些優秀的音樂家。活用科技的便利,他在網路上搜尋進入決賽的演奏者名字,發現他們多曾於巴黎高等音樂院、里昂音樂院或凡爾賽音樂院等地學習。在參考了多位參賽者的學經歷及蒐集了各教授的資料後,張晏瑋立下了決心。

本回的《線上宅學樂》分兩個部分進行:在第二部分大師班開始前,我們有幸邀請了曾就讀於法國里昂音樂院,師承 Jean-Denis Michat;現就讀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碩士,師承 Vincent David ,同時為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見習團員的張晏瑋學長,與大家分享他到法國及比利時留學的經驗 。

在正式進入留學經驗分享環節前,張晏瑋先播放了一段展示了他、他的同儕及老師們演奏的影片,以供團員們瞭解歐洲頂尖音樂院的薩克斯風演奏者們演奏的曲目、風格、演奏程度及音樂表現力等。這些曲目或許是在台灣的音樂環境中成長的薩克斯風演奏者鮮少接觸的,藉此難得的機會,便向張晏瑋分別請教了他兩所音樂院在課程規劃與上課風格上的差異。

因材施教的法國里昂音樂院教授

張晏瑋分享道,他於法國里昂音樂院在學時期,Jean-Denis Michat 老師的班有 14 位學生,其中約三分之一為法國人,另三分之二包括來自歐洲他國、東亞、美國的學生。一般來說,每位學生每星期將有一小時與 Michat 老師上課的時間,Michat 老師習慣將一小時的課程分為 45 分鐘及 15 分鐘,以兩天的方式進行。

於 45 分鐘的個別課中,學生需先準備一首無伴奏及一首有伴奏的曲目。因同學間的學齡、文化背景、實際演出經歷有一定差距,Michat 老師會視每位學生的狀況給予不同的進度指導。例如:對於正準備參與比賽或舉辦音樂會的學生,Michat 老師會針對他們的曲目進行不同方向性的指導;對於該學期沒有打算參加比賽或音樂會的學生,Michat 老師則會安排他們練習不同速度的練習曲。有的學生可能會收到老師的指示,要求背譜演奏;有的學生則是要用高八度演奏全曲,以鍛鍊泛音的演奏技巧。張晏瑋表示,Michat 老師不會一來就給學生施加很大的壓力,而是依學生能力安排進度,有耐心地與學生細修演奏曲目。

而當每位學生完成了各自 45 分鐘的個別課以後,Michat 老師會安排同學們於同一天集中到教室上大班課,每位皆會有 15 分鐘與鋼琴合伴奏及老師指導的時間。張晏瑋說道,往往這一天會有好多外校人士前來旁聽。

除此之外,對於想考取 DEM 文憑的學生,隨著年級變高,個別課的時間也會由一小時變為一個半小時,且分為三天進行。充實的課程與進度安排增大了課業壓力,但也讓學生的能力得到紮實的訓練。

張晏瑋提醒要到歐洲留學的學生們要提前查好各類音樂院文憑認證的資訊。例如:法國音樂教育文憑(DEM)指法國國家級的實踐類專業文憑,獲得 DEM 文憑者,在臺灣等同於擁有講師資格。然而此文憑與音樂系學士、碩士、博士文憑不同,考核認證方法也有所差異。對於有獲取博士文憑打算的學生,建議依循有提供學士、碩士文憑的教育體系學習。

嚴師——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教授

曾參與凡爾賽音樂院入學考試卻落榜的張晏瑋,在得知 Vincent David 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任教的消息後,想接受 Vincent David 指導的他,便跟隨老師的腳步報考該校,而後也成功獲得入學資格。他分享道,與法國里昂音樂院不同,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的同個班級除了主修教授外,還會安排多位助教共同指導,包含學士、碩士生,整個班級約 25 人。然而需要留意的是,並非所有成功考進來的學生都能每週接受 Vincent David 的指導,部分學生會被分配到助教老師的班級上課,部分則以輪流的方式,隔數週才有機會見上一次,能固定每星期接受指導的學生名額僅有 8 人。Vincent David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課程中會非常直接且明確了當地給出指示,為學生詳細説明譜的演奏重點,學生得要自律練習,確保自己隨時都能跟上老師敏捷的思維速度。因此,除了課業以外,學生還得面對同儕間競爭的壓力。

張晏瑋表示,班級中有安排助教老師的制度也帶給他不少的啓發與收穫。每次上完課後除了主修老師的指導外也能向其他助教諮詢建議,多元的意見對於提升自己的演奏上有很大的幫助。而考量到學生畢業後投入業界時或許會面對到很多不是自身專業領域的問題,因此學校還有規劃如藝術行銷、法律、智慧財產權、哲學等課程供學生選修。在室内樂課程方面,學校積極推廣在地文化,因此規定學生一年中執行的五組室内樂曲目中需至少安排一組比利時作曲家的作品。張晏瑋指出課程規劃是與法國里昂音樂院有所別的。

參加比賽帶給我的啓發

以觀賞了演奏大賽為契機,而到歐洲留學的張晏瑋,在就學時也成為了國際大賽參賽者一員。問及他在準備及參與國際賽的心得,他說:「對於比賽這件事情,抱持著什麽樣的態度是最關鍵的。要去思考自己『為什麼要比賽呢?』。我不會想說我參加這個比賽,我要拿第一名還是第幾名。對我而言,我身為一個薩克斯風演奏家我想要尋找的是舞臺。」他認為透過比賽,能認識到多位評審及參賽者,在演奏完後即可得到評審們的評語,進而提升自己的演奏表現。而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也由同學身上獲益良多,他表示,在這過程中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步調和練習方式。「我發現我就是比較適合早睡早起規律的生活,維持身心狀態不要太過於壓迫。生活很單純去想比賽和學校的事情這樣子。

在比賽的時候大家都在準備這個曲目,最短三個月,半年、一年都有。大家都在專研這個曲子,大賽時可以聽到不同風格不同國家不同學校的演奏,大家專研的心得都會在舞臺上呈現。」他説道,在琴房練習固然重要,然而有的問題必須在有實際演出經歷後才會知曉,臺上的問題只能在臺上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