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泓宇/芬蘭赫爾辛基藝術大學西貝流士音樂學院碩士|〈國際薩克斯風學程〉Ep.06【 陳泓宇芬蘭留學分享會 】|【專家講堂】

「五年前的音樂會上,我問陳力鋒老師,當初是怎麽選擇留學的國家,又是怎麼決定要向哪一位老師學習的。」陳泓宇回憶道,「力鋒老師就跟我説:『去參加營隊吧』。」

陳泓宇,目前就讀於芬蘭赫爾辛基藝術大學西貝流士音樂學院,因參與了 Joonatan Rautiola 老師的課程,便毅然決然地選擇前往芬蘭與他學習薩克斯風。

「他是我來這所學校的最大原因。」

陳泓宇介紹道,Joonatan Rautiola 老師是北歐國家中第一位畢業於巴黎高等音樂院的薩克斯風演奏者。集獨奏者、重奏者、樂團合作者、教師等多元身份的 Joonatan,過去曾在多項大賽中獲獎之餘,還曾在卡内基音樂廳舉辦個人演奏會。而促使陳泓宇遠涉重洋至芬蘭與他拜師的原因——「這個老師的教學風格非常特別!」,這句讚美説明了一切。

Joonatan Rautiola 對於新音樂很有研究,也是位非常開放的老師。他對曲子接受度極高,即使學生在主修課上準備的曲子並非歐洲常見的曲風,他也以歡迎之姿接納學生多元風格的選曲,並認真地針對曲子提出各種看法、進行指導。能在歐洲遇到擁有開闊的胸襟,給予學生高度的選曲自由,尊重且廣泛接納學生選擇的老師,對陳泓宇而言是極為珍惜的事。

提到主修課的經歷,陳泓宇說,Joonatan Rautiola 老師是個對音樂有豐富思想,且思考很靈活的人。他不是一位執著於高級樂器設備與高超演奏技巧的教師,例如:他所使用的樂器將近二十年不變;他對演奏樂器時的運指法要求相對隨性等等。然而他非常注重演奏時的肢體展現,在指導過程中也不乏提出讓學生意想不到的練習方式,如:為改善學生的運氣,建議同學以雙簧管的吹奏嘴型來演奏薩克斯風、蹲在椅子上吹樂器、單腳擡高演奏等。他會提供多種身體運用的方式,以協助學生找到能詮釋出自己理想中的音色與聲效的姿勢。

正因 Joonatan Rautiola 老師的教學有鮮明的個人特色,教學效果也就見仁見智了。有受他的特質所吸引的學生,自然也有認為他的個人特色過於濃烈而無法適應的學生。無論何者皆沒有對錯,為了在音樂路上繼續努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才是最為優先的。陳泓宇強烈建議同學們在選擇師事對象時,務必多蒐集相關資料,且在報考前應積極爭取參與各類營隊、大師班等,親自接觸與體驗不同老師的課程,將有助於釐清自己所相合的教學環境。

主修課之餘,陳泓宇說每學期的課程也將安排多位客座老師到校演講。除了演奏技巧的指導外,還有音樂教學教法等課程,為以音樂教學為未來志向的同學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養分。學校每週也將安排鋼琴合奏課程,同學們可享有無需額外付費,共五十分鐘與鋼琴合作者進行排練、錄音等的時間。另外,因校内主修薩克斯風的學生人數約四至十人,因此每週的重奏團課偶爾也會邀請畢業的學長姐一同參與,曲目的部分則是由老師視班級狀況進行選擇。

「在赫爾辛基藝術大學,只要你準備好了,隨時都可以上臺。」

「Personal study plan(PSP),個人學習計劃」,是該校重點發展的項目。由入學至畢業,修業年限間的所有課程皆由學生自主決定。學生可選擇到校外參與樂團、比賽、或是協奏,這些活動一律都可由學生自主規劃並納入學分計算中,課程架構可說是非常開放且自由。學校對於學生主動找尋方向、資源及有興趣發展的道路給予高度支持。這是赫爾辛基藝術大學的特色,「然而,」陳泓宇表示,對於像他在亞洲的教育體制環境下成長的學生而言,「這可能是比較困難的。當然自己會有一些想法,但還是會茫然。只能慢慢找到自己喜歡的,然後慢慢摸索著學習。」這也是出國,到不同於自身生長背景的環境留學的學子們必然的經歷。

陳泓宇也分享,除了定期每週由老師們組織的聯合演奏會 matinée、交響樂團演出、室内樂音樂會、指導班管樂團、班級校内外音樂會、大師班等演出機會外,倘若學生有意願舉辦獨奏會,只要向學校寄送電郵申請,校方都很樂意出借音樂廳供學生一展長才。因此學生們也有大量聆聽其他樂器演奏會,互相切磋的機會。而學校所提供的 24 小時開放、全年無休的琴房更是學生們理想的練習空間。

問及留學的費用,他由學費、房租及生活費三方面提供了費用上的參考。芬蘭的學費一年約 5000 歐元,於第一年很大機會能獲得半額獎學金。學生公寓房租約每月 300 至 600 歐元,生活費則因人而異,約500至1000歐元不等。他也提醒,芬蘭的氣候寒冷,因此保暖是在這個城市生活的首要關注事項。而環境衛生、生活機能、人民性格等整體都非常良好,治安也如同台灣般,即使手機放置於桌上也無需擔心被有心人竊盜,是個能安心生活的地方。

「我覺得,語言是很重要的。」談及赫爾辛基藝術大學的入學語言門檻,陳泓宇說,多福分數達 73 分以上,或雅思 5.5 以上即可,實際上算是不難達到的語言檢定標準。「但很好達標不代表你不用好好的學習語言。」

他表示音樂是很人性化的科目,並非如同數學、工程或電子等有一定邏輯或正確答案的學科。聽眾在聆聽音樂時希望能感受到的是演奏者對於音樂的想法、演奏者是如何看待作曲家的、演奏者是如何詮釋與再現融會了一位創作者,多位創作者,甚至是整個社會觀念的結晶,而非僅僅是生硬且無生命的「算拍子」,時間到了就「照譜漸強漸弱」。音樂是充滿人文的,要深入瞭解音樂,就得更多地與他人進行文化與想法的交流。屆時將會發現,憑藉著簡單的英文詞彙是不足以確實傳達出自己的意思的。

「所以大家就好好地準備,你的所有努力都不會背叛你。」他表示,樂器演奏等知識與技巧或許會因所跟隨的老師不同、環境不同而需大量進行調整,因此對於還在台灣,仍未啓程出發前往另一個國家的學子,他給予的建議便是:好好地學習語言。

而他在參加了多個課程後遇到了想要師事的對象,隨後開啓了他留學芬蘭的人生旅程。因此他很建議大家如有機會,盡可能的在金錢所能負荷的範圍内,善用寒暑假,出國多體驗不同的營隊、課程、大師班。如條件不允許,像本次由米特所主辦的《國際薩克斯風學程》線上課也是同學們可以好好珍惜的資源。

最後,也祝福大家在音樂路上能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