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驥 Kenneth Tse/美國愛荷華大學音樂院薩克斯風教授|〈國際薩克斯風學程〉Ep.22【 謝德驥大師班 】|【專家講堂】
此次國際學程最後一堂大師班邀請到的是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的教授 Dr. Kenneth Tse 謝德驥博士,而接受指導是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的翁孟筠同學,孟筠演奏的曲目是 Lucie Robert 的 Cadenza。
Dr. Tse 給予孟筠的演奏很高的評價,而針對此首曲目,Dr. Tse 認為合奏(ensemble)是大部分人所碰到的問題。作曲家在這首曲目對於拍子(time)的使用跟傳統的曲目有很大的不同(本曲全曲皆無拍號),使得在表現(expression)以及節奏的部分變得非常困難。
Dr. Tse 提供了大家在演奏這首曲目時,最需要注意的幾個事項,其中一樣是動作提示(cueing),Dr. Tse 提到兩個地方做為例子,分別是號碼 6 以及號碼 8 後面,演奏者需要用動作去提示鋼琴的演奏。另外在號碼 25 及 26,Dr. Tse 則建議孟筠演奏得再快一些,更凸顯接下來號碼 27 的速度變化。
接著針對比較技術性的部分,Dr. Tse 首先提到超高音(Altissimo),在號碼 21 快速音群後的三個音,如果我們選擇使用替代指法(front key fingering)的話,注意口腔內部形狀不要太開,否則容易失控,通常來說我們的舌根需要抬高,然後要用口腔前面的部分去感受聲音的控制,而不是口腔後方,有點像是去感覺氣流很快地通過口腔前方。
Dr. Tse 另外提供了大家一個升 Fa 的指法:1+P+C5(筆者按:八度鍵也要記得按喔),這個指法可以更方便地連結掌鍵(palm key)到替代指法,但要注意的是,這個指法的音準非常地高,需要特別小心。接著這個指法,Dr. Tse 再與大家分享了一個還原 Fa 的指法:1+2+3+#Sol+C5(P鍵可按可不按,看前後有沒有要接到需要用P鍵的指法),音準上面也是偏高,需要特別注意。
另外一個演奏這首曲子常會碰到的問題則是低音的部分,像是號碼 16、17 需要演奏很小聲的低音。Dr. Tse 提供了一個方式:Dampening(筆者按:根據意義或許可翻成「減振」),是一個有點類似吹奏 Subtone(筆者按:此處亦無慣用翻譯名詞,或許可以叫做極弱音)的技巧,但舌頭實際上不碰到簧片,只是非常靠近而已,而舌尖可以輕觸下唇,像先前吹奏超高音時的訣竅一樣,用口腔的前端來控制聲音。
在問與答環節,有學員詢問 Dr. Tse 平常都聽些什麼音樂?Dr. Tse 回應說除了各種古典音樂之外,他偶爾也喜歡聽 R&B 或是像球風火合唱團(Earth, Wind and Fire)的歌曲。接下來的問題是詢問 Dr. Tse 主要是受到誰或是什麼事物的影響而形塑成現在的音色?Dr. Tse 回應說這是一個大哉問,對於薩克斯風演奏者來說,去想像一個「正確的音色」(right tone color)是困難的,因為對於音色存在太多不同的概念,就像在法國、波蘭以及美國等不同地方對於音色都有不同的概念,而以 Dr. Tse 自己的情況來說,他剛開始學樂器時聽了很多 Dr. Eugene Rousseau 的錄音,Dr. Rousseau 對於音色的概念一開始影響了他很多。然而 Dr. Tse 認為人們之所以喜歡薩克斯風,就是因為它可以發出各種動聽的聲音,而他覺得薩克斯風的聲音和人聲非常接近,也一樣擁有各種不同的音色。而歌手或聲樂家窮極一生都在追求更好的聲音投射性(projection),Dr. Tse 認為我們也應該要不斷精進聲音的共鳴,讓色彩更豐富、更動聽。
最後一個問題是有關雙吐的練習,Dr. Tse 表示我們在演奏時會用到三處的肌肉,分別是腹部、胸部和喉部,而大家通常會忽略喉部,雙吐的第二下就是用喉部的肌肉送氣,所以我們可以單獨利用喉部送氣的方式練習吹奏高音域掌鍵區。而在一般練習時,很多人會使用跟銅管演奏者或長笛演奏者一樣的發音:Ta-Ka 或是 Tu-Ku,Dr. Tse 則是建議把舌根位置再放高一點念 Ti-Ki,並且維持穩定,嘴型也要維持。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Dr. Tse 說很多人會花太多時間在讓雙吐的兩個音聽起來一模一樣,但事實上單簧樂器的雙吐是一定聽得出來的,所以大家應該把時間多花在提升速度以及一致性上,而當我們可以順利發出單音的雙吐之後,則可以開始練習一些小範圍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