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影奇事》薩克斯風X皮影戲X光影藝術
【演出時間】
2023/12/02(六)14:30、19:30
【演出地點】
水源劇場(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92號10樓)
【演出人員】
薩克斯風|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
【票價】
500/800/1000/1200/1500
【節目介紹】
一場凝聚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的節目即將上演
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力邀國內現存歷史最悠久之皮影劇團——東華皮影劇團擔任「傳統文化藝術—皮影偶戲雕刻與剪影製作」,透過後期現代影像技術的呈現,並以大編制薩克斯風重奏團詮釋首首經典樂曲。
攜手導演許雅雯 𝑿 影像設計黃詠心 𝑿 燈光設計王芳寧
「引領觀眾走入薩克斯風的歷史長河,感受薩克斯風的發展」
皮影戲
是結合戲劇、音樂、劇本、雕刻、美術等各種技藝的綜合藝術,與傀儡戲、布袋戲並稱為三大偶戲。
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娛樂產業(電視/電影)興起後,這些傳統藝術則日漸沒落⋯⋯
在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十週年的重點製作中,我們思考著除了國內作曲家創作富有臺灣味的樂曲外,還能融合什麼元素,讓整個完整的製作更有臺灣特色一些?因此,選定了漸漸消失的光影藝術——「皮影戲」。
在畫面製作上的大概念,將傳統的皮影戲融入現代的影像技術,以兩者的結合創造猶如動畫電影的視覺效果,並透過薩克斯風西方樂器的發展歷史為主軸做音樂上的安排,為皮影戲注入新生命,再度走入大眾生活。
MIT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
全臺唯一連續五年獲選國藝會「Taiwan Top」演藝團隊的薩克斯風重奏團!
2013 年成立,由團長陳冠文號召 12 位留學自歐美歸國的青年演奏家組成。成立十年以來,不斷舉辦各形式演出,廣邀國外知名音樂家來臺交流,也持續委託臺灣作曲家譜寫原創作品。
2017 年獲國際大師文森・大衛邀請,於香港、澳門、臺灣舉辦巡迴演出;2018 年獲選為臺灣第一個進入文化部「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的薩克斯風重奏團;同年參加「第 18 屆國際薩克斯風年會」,登上克羅埃西亞國家劇院演出;12 月與薩克斯風大師須川展也合作,首度登上國家音樂廳;2019 年,首次評選進入國藝會年度獎助團隊;並於同年八月代表臺灣受邀前往新加坡,參與第九屆國際研討會,且首度舉辦國表藝三館巡迴演出;2022 年,與臺灣環境紀錄工作者柯金源、知名導演鴻鴻合作,舉辦結合燈光影像的音樂劇場式演出《風・光》,廣受好評;2020年至2023年,亦連續獲選為國藝會年度獎助團隊。
東華皮影劇團|製 偶
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劇團
目前已傳到第六代,是臺灣最知名的皮影戲劇團。
1984年文建會舉辦了第一屆民族藝術藝師薪傳獎,經過專家學者的評審,張德成實至名歸榮獲第一屆薪傳獎。而為了保存皮影藝術,張德成自1982年起,展開皮影教學工作,傳授雕偶的技巧;之後更針對高雄市內的國小教師教授皮影製作,讓老師們能把皮影戲的表演,列為美勞課程之一。
1988年,教育部遴選民族藝師,張德成列名其中,他延續家族技藝的傳承,再加上個人的研發和創新,將東華皮影戲劇團的知名度打進美、英、法、德、以、加、日、韓等國家,同時也將臺灣民間文化推向世界舞臺!
2008年起,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更將皮影戲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將東華皮影劇團存為「皮影戲保存團體」。
鴻鴻|戲 劇 顧 問
知名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
曾獲吳三連文藝獎
米特《風.光》光影意象音樂會導演
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曾獲吳三連文藝獎。
出版有詩集《樂天島》、《跳浪》等九種、散文《阿瓜日記──八零年代文青記事》、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及小說、劇本等,主編有《衛生紙+》詩刊(2008-2016)。
擔任過四十餘齣劇場、歌劇、舞蹈之導演,歷任台北詩歌節、桃園電影節、台灣國際人權影展、人權藝術生活節之策展人。
現主持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
許雅雯|編 導
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表演創作碩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表演創作碩士。參與英國各類創作、演出及電影短片拍攝。在台演出:如果兒童劇團眾多大戲演出要角,黑眼睛跨劇團《女武神》,多次擔任新人新視野戲劇演出之演員:姜睿明《戲劇概論》、《寂寞B姐俱樂部》,陳仕瑛《三十而立》,天作之合劇團音樂劇《寂寞瑪奇朵》,再拒劇團公寓聯展《孩子》,創作社《Holy Crab異鄉記》等。
黃珮涵|製 作 人
法國國立巴黎市立音樂院高等教育文憑
米特《風.光》光影意象音樂會節目製作人
「2020 年時,欣賞齊柏林的攝影展,深深地被臺灣之美所感動。隔了一陣子,又遇見了梵谷的光影展,對於繪畫與音樂的巧妙結合讚嘆不已。心中即升起了一個念頭:想要有一個製作,分享這些美好的事物。」
擁有豐富演出經驗,2015年於波蘭薩克斯風工作營閉幕音樂會、2016年嘉義國際管樂節、2019年新加坡國際薩克斯風工作坊中演出,並於2020年首次登上國家演奏廳舉辦個人獨奏會、2022年與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參與第一屆衛武營國際藝術節亞洲首演 B. R. Deutsch 的《給薩克斯風四重奏協奏曲》。
目前擔任Yamaha 合作音樂家、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薩克斯風協演人員與MIT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正式團員,並任教於大園國中音樂班、培英國中、私立靜心中小學、板橋國小、明德國中、國防部中正理工學院等各級學校,亦為國內各項音樂比賽評審。
黃詠心|影 像 設 計
廣藝X進港浪《月娘總是照著我們》影像設計
瘋戲樂工作室《台灣有個好萊塢》影像設計
米特《風.光》光影意象音樂會影像設計
黃詠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畢業,主修舞台設計,為劇場影像與空間設計師。作品多展演於表演藝術現場,作品橫跨劇場與非制式展演空間,並持續實驗將文字轉譯為視覺的各種可能性。作品包含當代戲劇、音樂劇、傳統戲曲、偶戲,並多次參與臺北藝術節、鐵玫瑰藝術節、TIFA等。
王芳寧|燈 光 設 計
製作將近 30 檔燈光設計與技術指導演出
歌劇院〈遇見巨人〉系列《唐懷瑟》 燈光設計
米特《風.光》光影意象音樂會燈光設計
王芳寧,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畢業,主修燈光設計,現為劇場自由工作者。歷年燈光設計作品含:雲達 5G 發佈會《雲端換換愛》、歌劇院遇見巨人系列 – 《唐懷瑟》、陳家聲工作室《愛你在心口難開》、驚喜製造與進港浪合作《微醺大飯店 1980s 》、黑眼睛跨劇團《春風小小孩demo》、A劇團《茉娘》、明日和合製作所《家庭浪漫》、《請翻開次頁繼續作答》等。
陳昶安|委 託 創 作
作曲、編曲家,自幼學習鋼琴與法國號,國中時轉學習作曲。曾就讀師大附中音樂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作曲曾師事於蘇凡凌教授、錢善華教授與柯芳隆教授。畢業後服役於陸軍樂隊,在營期間受國防部委託編製數十首軍樂隊曲目。
2009年退伍後成為全職編曲家,管弦樂方面長期與國內職業樂團合作。所編寫過的數百首曲目中,亦曾先後由台北愛樂交響樂團、幼獅管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夢蓮花交響樂團等國內著名團體,於國家音樂廳演出。
林奕銘|委 託 編 曲
薩克斯風演奏與作曲雙碩士學位
費城藝術大學爵士樂演奏碩士文憑
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作曲家,自幼學習鋼琴,10歲參加管樂團開始學習薩克斯風,畢業於實踐大學音樂系,主修古典薩克斯風演奏,師事蔡佳修、黃建益老師。
大學三年級時參加臺北國際爵士音樂營之後,受多位國際優秀的爵士樂手啟發後決定出國進修爵士樂,大學畢業後於國防部示範樂隊服役,服役期間除了自學爵士樂之外,並與國內知名爵士樂演奏家楊曉恩老師學習。退伍後獲得獎學金赴美國波士頓百克里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進修,主修爵士樂演奏,於2017年夏天獲得演奏文憑,同年並獲得獎學金於費城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Philadelphia)進修,於2019年獲得爵士樂演奏碩士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