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古典薩克斯風重要推手 Elise Hall【薩克名人堂】

在薩克斯風發展史中,艾麗絲・霍爾(Elise Hall)雖然只是一位業餘的愛好者,但是其對薩克斯風曲目的貢獻並不亞於著名的馬瑟・穆爾(Marcel Mule)及席格・拉歇爾(Sigurd Rascher),至今已有至少超過 20 首曲目確認是霍爾所委託創作的。

(圖片來源: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因病結緣

艾麗絲・霍爾(本名 Elizabeth Boyer Swett Coolidge1853 年出生於法國巴黎,在美國波士頓長大,與她的醫師丈夫李察・霍爾(Dr. Richard J. Hall)結婚後移居至加州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 California)。在她 43 歲時,因為聽力喪失的問題,接受丈夫的建議開始學習管樂器以減緩聽力的喪失,當時在當地只能找到一位會吹奏薩克斯風的工人,於是艾麗絲便開始學習薩克斯風。

 

波士頓交響俱樂部

在艾麗絲開始吹奏薩克斯風年後,李察不幸因病過世,艾麗絲因此繼承了丈夫的可觀財產並搬回了波士頓。在波士頓,她持續學習薩克斯風,並與當時的波士頓交響樂團雙簧管首席、法裔雙簧管演奏家喬治・隆吉(Georges Longy)上薩克斯風的個別課。在隆吉的協助之下,愛麗絲與數位波士頓地區的業餘愛樂好友及職業演奏家們成立了樂團:波士頓交響俱樂部(Boston Orchestral Club),並由隆吉擔任指揮,雖然程度不如由全職業演奏家組成的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但仍活躍地每年在波士頓地區舉辦數場的演出。

委託創作

由於當時涵括薩克斯風在內的交響樂曲並不多,最常被演奏的是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的《阿萊城姑娘組曲》(L’Arlesienne Suites)一、二號。為了能夠與俱樂部的好友們一起演奏,艾麗絲便經由隆吉在法國的人脈,開始委託法國作曲家創作。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艾麗絲主要只是希望委託作曲家創作像是德布西(Claude Debussy)的《牧神的午後》前奏曲(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裡優美的長笛旋律一樣,有著優美薩克斯風旋律的管弦樂曲,而不是為了以獨奏家身份與樂團演出的協奏曲,所以在這些作品當中,薩克斯風的樂句大多是技巧性不強但旋律線條都極為優美的風格。當然,也有作曲家完全無視此要求而寫作了極其困難的協奏曲,如施米特(Florent Schmitt)的《傳奇》(Légende)。

(圖片來源:Wikipedia)

1901 年,艾麗絲與波士頓交響俱樂部演出了第一首她的委託創作:由波士頓交響樂團樂團副首席、德裔作曲家勒弗列(Charles Martin Loeffler)創作的《西班牙嬉遊曲》(Divertissement Espagnol);1904 年艾麗絲與隆吉所創立的知名室內樂團體:隆吉俱樂部(Longy Club)一同發表了勒弗列另一首作品《狂歡節敘事曲》(Ballade Carnavalesque)。並且前後在波士頓及巴黎發表了法國作曲家丹第(Vincent D’Indy)的《聖詠變奏曲》(Choral Varié)。同年她亦成為了波士頓交響俱樂部的團長。

在眾多委託曲目當中,最著名的當是德布西的《狂想曲》(Rapsodie)及施密特的《傳奇》,但這兩首愛莉絲皆無緣演出甚至欣賞。德布西雖於 1903 年便已完成本曲的草稿,但從未交稿或出版,一直到他 1918 年逝世才由親近的作曲家好友羅傑狄卡斯(Jean Roger-Ducasse)重新編排、譜寫、出版,艾麗絲本人也一直到 1919 年才收到作曲家的親筆手稿。而施密特的《傳奇》創作於 1918 年,則如同前述提及,因為技術過於困難,一直到了 1933 年才由馬瑟・穆爾首演。

再會了 Elise Hall 女士

艾麗絲最後一次演出在 1920 年,當初是為了耳疾而開始學習薩克斯風,但 25 年後她仍逃不過聽力喪失的魔掌,最後依舊是幾乎失聰。而艾麗絲於 1924 逝於麻薩諸塞州的威斯特伍德(Westwood, Massachusetts)。

回顧艾麗絲的演奏生涯,純粹是為了演奏而演奏,她沒有收學生、沒有錄製專輯,所有的委託創作純粹是為了能夠讓自己與好友們一同演出、享受在舞台上合奏的感覺。或許我們並不像艾麗絲一樣在經濟上沒有後顧之憂,如果真要說從她的故事裡學到了什麼,那麼大概就是「莫忘初衷」吧,像艾麗絲一樣純粹地享受與好友合奏的感覺,好好品嘗音樂所帶來的美好。

 

推薦閱讀:SaxTORY 薩克斯風歷史長河:《金色旭奏》-蕭立群老師【活動記事】

推薦閱讀:馬瑟.穆爾 Marcel Mule【薩克名人堂】

推薦閱讀:葛拉祖諾夫:《降E大調薩克斯風協奏曲》【名曲導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