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樂新聲 - 陳品樺薩克斯風獨奏會【活動記事】
當一位富有雄心壯志又有才華的年輕演奏家,剛從學校畢業,正試著進入職場,首當其衝的就是來自音樂市場的考驗。雖然歷經了十年以上的音樂淬煉,但短短兩小時的獨奏會將在觀眾心中建立第一印象,這足以影響觀眾未來是否願意回流,並再次給予支持。
陳品樺,甫自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取得薩克斯風音樂藝術博士,出自知名薩克斯風演奏家Debra Richtmeyer門下,日前於台北舉辦了一場獨奏會,曲目艱澀的程度對於演出者與聽眾來說皆是一大挑戰。顯然,那晚她成功的取信於聽眾並博得喝采。她非常勇敢的策劃了六首有趣的現代音樂,大部分的曲目甚至是台灣首演。如音樂會標題所示,這場曲目呈現的是美國當代知名作曲家的新作。這些作曲家的名聲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作品也經常在世界各地被演出,但也許對於台北的聽眾來說,這些作品並不是這麼的親近與容易理解。
為滿足觀眾的好奇,在現代音樂的詮釋上,演出者必須放足感情、並仔細咀嚼每顆音符的細膩,以全程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在此也必須讚賞當晚陳品樺的合作鋼琴家,陳怡安教授;她以多年的薩克斯風合作經驗與傑出的音樂性,使得兩位音樂家在音樂上的融合就像上了油的機器,彼此互相依賴,運轉得宜。在兩位傑出音樂家的合作下, 這場節目讓整場觀眾屏息!我想以我的角度談談,是什麼造就了這場音樂會的成功,以及我的一些觀察。
音樂會以Charles Wuorinen的「嬉遊曲」( Divertimento)為首。不同於一般音樂會的輝煌序曲開頭,「嬉遊曲」起始於一個緩慢的步調,當它逐漸到達樂曲高峰後卻出乎意料地作結。兩位演出者完美掌控曲子的步調,從起始的無聲到樂曲高峰間,這個很長的漸強,就彷彿溫水煮青蛙效應般的在與聽眾玩一個心理實驗遊戲。曲中有很多音樂形體表現和反覆出現的旋律小片段,起初還能感覺到觀眾對這些不規則的節奏與聲響有些困惑,當樂曲接近尾聲、觀眾逐漸熟悉曲子的效果後,同時也是讓人開始覺得無聊的臨界點,而「嬉遊曲」就這麼剛好的結束在這個瞬間。 我尤其讚賞台上演出者對於觀眾反應的敏銳度,將樂曲的鋪陳與效果拿捏得恰如其分。
John Adams的「郵戳,取自交響曲『可謂的對稱』」( Postmark: from Fearful Symmetries)是首簡短但內容極其豐富的作品。高音薩克斯風扮演緩緩歌唱著的旋律角色,而鋼琴則藉由快速音群彈奏著複雜的織度;兩位演奏者的互動平靜中存著一份小心翼翼。一般極簡主義的作品,為了要讓聽者感受到樂曲的順暢,在樂句的分段會較為模糊。但在這首作品中,John Adams以幾次突然改變調性中心,在聽覺上挑戰著聽眾,但仍保有極簡主義作品的平順。品樺將這首作品中刻意設計的明顯與不明顯之處平衡的恰到好處。此外,在這首曲子當中她也使用了極具技巧性的循環呼吸以做出綿延不絕的長樂句。循環呼吸控制的極佳,台下觀眾若非薩克斯風演奏者大概也難以發現。同時,她在長樂句裡能適時將情緒推進到轉折點又不刻意造作。整體來說實在是非常成熟的詮釋!
品樺與其他來自全球各地的54位薩克斯風演奏家,共同委託作曲家Baljinder Sekhon譜寫「拼圖奏鳴曲」(Sonata of Puzzles),並取得在台灣首演的權利。Sekhon在此首作品中,利用巧妙的安排,將鋼琴與薩克斯風結合成完美無縫的二重奏。如標題所示,兩個樂器就像拼圖般緊密相嵌,這首曲子需要演出者把拼圖從具象的視覺轉化為聽覺。對這首曲子來說,拍點的準確性是是非常重要的,陳品樺和陳怡安的二重奏以精準的演奏技巧,完整表達出作曲家的意圖。薩克斯風和鋼琴在本曲中,在語法上各自有著不同的性格,而這也需要互相磨合才能取得平衡。成功詮釋本曲的關鍵在於二重奏間是否能相互模仿對方的起音方式。我能感受到兩位演奏家在各式各樣的語法上—從綿延的圓滑連音到飛快的斷奏等細節,下了很多功夫。就像光線穿透稜鏡後所展現的光譜一般,完美展現了各種顏色。
陳品樺的博士論文是研究美國作曲家John Anthony Lennon的作品,因此在本場音樂會聽到她對其作品「永恆」(aeterna)所展現的獨到見解與詮釋也不意外。本曲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它的由簡而繁的變化過程,一連串的bisbigliando效果將樂句慢慢鋪陳、推進發展,外加的電子殘響效果更是將整座音樂廳幻化為聲音的天堂。
James Houlik是美國有輩份的薩克斯風教授,我曾與他在音樂夏令營中合作過多次,後來也變成多年的好友。師承薩克斯風傳奇人物Sigurd Rascher並受到他的啟發,Houlik畢生不斷的為次中音薩克斯風拓展曲目,William Duckworth的作品「皮特郡短旅」(Pitt County Excursions)正是為Houlik所寫。品樺的演出使我想起James那溫醇的音色、他的幽默、以及他傑出的音樂性,她完全展現了次中音薩克斯風的音色豐富性和情緒表現力。選擇這首作品,還隱含著來自Rascher學派的影響,其以精湛技藝與豐沛情感稱著。北美的古典薩克斯風圈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他們有來自不同的古典薩克斯風學派,各自有不同的傳統及演奏風格,並在美國各區隨著年代日漸產生影響。在美國中西部的大學音樂院,以薩克斯風演奏家John Sampen、Debra Ritchmeyer、Fred Hemke以及其他著名大師為代表(同時也是非常多台灣薩克斯風演奏家的老師們),他們在拓展現代音樂曲目上的都非常有貢獻,其他來自不同背景的薩克斯風大師們也讓各式各樣的薩克斯風曲目大放異彩。在選曲上,我喜歡Duckworth的「皮特郡短旅」背後蘊含著的意義,那正是美國各家古典薩克斯風學派的兼容並蓄。
這場以美國作曲家作品為主的音樂會,最後以一首和台灣相關連的作品作結。美國作曲家Zack Browning所作之「寂靜鎮壓」,靈感來自於在台灣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作品以台灣的曲調為素材,並以西方作曲技巧編寫及思考。陳品樺和陳怡安兩位演奏家皆受過台灣與美國的音樂教育,使得她們在這首作品的表現上既有豐沛的情感投入,又有理性思辨。透過她們的詮釋,那些在作品中被引用的細微台灣曲調片段,聽起來是那麼的自然適切又如此熟悉。陳品樺和陳怡安在這首曲子的曲式、樂句,和其他音樂細節上不僅給予了此作品最佳詮釋,也充分展現出她們 對音樂處理的敏銳嗅覺和純熟的音樂性。
這場音樂會中, 學界的新科博士 — 品樺,以傑出的世界級演奏水準贏得掌聲,實為樂壇中值得注目的一顆新星。對有些人來說,可能需要聽到口頭解說才能了解抽象藝術,但若音樂家本身即關心著能否向觀眾傳達她所要表達的,那麼她的音樂便會為自己說話。品樺今晚的音樂會正傳達著這樣的價值。
Shyen Lee
Professor of Saxophone
Artistic Director, JMLISC, WSCXV
College of Music, Mahidol University
文:李賢
泰國瑪希敦大學音樂學院專任薩克斯風教授
瓊馬力隆戴斯國際薩克斯風大賽藝術總監
第十五屆世界薩克斯風大會藝術總監
第一屆亞洲薩克斯風大會藝術總監
推薦閱讀 : 十首你一定要知道的流行爵士薩克斯風名曲 – 陳力鋒老師【名曲導聆】
推薦閱讀 :「百人重奏 - 米特附設樂團聯合音樂會IV」【活動記事】
推薦閱讀 : 突破形象、全新嘗試 - 米特動物樂園【活動記事】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